传播新思想,引领新风尚。为推动文明实践提档升级、提质增效,提升文明实践工作的传播力、影响力,“文明荣成”微信公众号开设文明实践我行动——“一城仁爱风”访谈专栏,我们将邀请部分镇街文明实践所所长、村居文明实践站站长、文明实践组织负责人分享他们的创新探索和思考打算,进一步激活高效能治理的道德力量,共同擦亮“一城仁爱风”品牌。
本次我们请来了成山镇成山四村党支部书记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张颖辉,一起为我们分享如何以文明实践为抓手,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成山四村位于成山镇政府驻地,常住人口373户、845人。近年来,成山四村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以文明实践为抓手,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,通过“信用激励促参与——老兵调解聚民心——阳光三资惠民生”,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在成山四村还有一支特殊的调解队——老兵调解队,这支队伍平均年龄60岁,却成了村里的“定海神针”。该志愿服务队由6名退役老兵组成,他们凭借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、以及“一碗水端平”的处事原则,在村民中很有威望。村民小组长在日常走访里摸排矛盾苗头,一旦发现问题,老兵调解员马上上门进行调解;遇到难解决的事儿,村“两委”就联合镇司法所一起想办法。这些老兵一分钱报酬都不要,就凭着几十年的生活经验,用拉家常的方式讲道理、办实事,把矛盾化解在村口巷尾、田间地头。从2021年到现在,已经成功调解了39起邻里纠纷,真正做到了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”。
基层治理离不开经济基础,村集体资金、资产、资源是村民最关心的事。成山四村聚焦村民的切身利益,用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这个抓手,推行“阳光三资”行动。通过组织志愿者面对面宣讲、发放手册等形式,向村民普及农村“三资”管理的重要性,提升村民参与监督的意识。志愿者还手把手教村民使用“阳光村务二维码”,让村民可以随时查看村集体财务收支、资产发包等信息,真正让村民管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
该村还针对农村老龄化严重的问题,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制,依靠党员干部、志愿者入户走访摸清底数,成功为全村70周岁以上的失能村民流转土地125亩,让这些老年村民年均增收3.75万元,生活得到了保障。同时,对145亩撂荒地进行整治盘活,为村集体年均增收4.35万元。村集体有了“家底”后,投入到村道硬化、路灯安装等民生工程中,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,也让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、号召力大幅增强,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高涨,幸福感、获得感也是不断提升。
如今,成山四村通过“信用激励促参与——老兵调解聚民心——阳光三资惠民生”的创新机制,既深化了“信用+志愿”的治理效能,更激发出群众要参与、争参与、乐参与的深层动力,让文明实践真正成为聚民心、筑同心、强信心的精神纽带。